服务热线:13810933551

北京浩普中兴科技有限公司

网站首页 > 浩普资讯 > 业界资讯

中国最难隧道:工期5年延至13年 26个月掘156米

2022-03-17 11:13:22 北京浩普中兴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

在我国西南边陲,百年滇越铁路的西边,奔流不息的澜沧江畔,一条铁路正在紧张施工之中。它叫大(理)瑞(丽)。未来它将连入泛亚铁路网,成为又一条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要道。

9年前,大瑞铁路大(理)保(山)段开工建设。从那个时候起,建设者们就和这段铁路“卯上了劲”。穿越横断山脉,豆腐式的软岩,突泥、涌水、高地热……在大江南北建设过不少铁路、公路、桥梁的建设者们在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,其中14.5公里长的大柱山隧道2008年开工至今9年仍未贯通,刷新了铁路历史,被称为中国前所未有的最难掘进的一条隧道

作为大瑞铁路全线工期控制性工程,这条隧道的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,一度调整为8年,又再度调整为13年,预计到2021年才能完工。一洞13年,相当于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的建设工期,只因为“太难了”!有位建设者说,以前觉得在喀斯特地貌打隧道难,现在才知道跟这儿比一点都不算什么。

“中国最难隧道”到底有多难?

在豆腐里打洞

图片关键词

大柱山隧道内涌水形成的瀑布,其下为澜沧江

打隧道,最怕的就是地质太复杂。

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,是全世界最复杂、险峻的山系之一。山在这里一改自西向东的惯例,齐刷刷由北向南横贯而下,阻断东西方向的交通,故名“横断山”。

历史上,人类在此开辟的每一条道路都付出了沉重代价。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有着“血路”之称,修筑过程中几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结着鲜血,而半个世纪之前修筑成昆铁路时,一千多名铁道兵埋骨青山。

“放在20年前,这样的项目想都不敢想。”中铁一局四公司纪委书记游宏生说,成昆铁路实际上只是从横断山边缘擦过去,而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是穿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铁路,其中仅大柱山隧道就需穿越6条断裂带。

图片关键词

断裂带意味着什么?自大柱山隧道开工以来,全国先后有500多专家人次来此考察。他们共同的结论是:大柱山隧道融合了国内长大隧道复杂断层、涌水涌泥、软弱围岩大变形、高地热、岩爆等各类风险,地质极其复杂多变,施工难度极大,施工技术和组织难题众多,是大保段唯一一座极高风险隧道。(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。设计为单线铁路隧道,全长14484米,设置“两横一平”,隧道最大埋深为995米。)

“大柱山隧道正洞和平导一共要穿越12条断层,目前已经通过了10条,之前最难的一个燕子窝断层,24小时轮班施工,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。”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说,500多名专家前来会诊,也没有找到更快的办法。

2009年8月5号,燕子窝断层。工人刚在断层上钻孔放炮后,没想到施工的掌子面左上角很快出现了直径20公分的溃口,不断喷涌而出的泥石流让溃口越来越大。不到5、6个小时,200多米长、6米高的洞里就全被泥石流灌满了。

图片关键词

工人在水中喷射混凝土

在隧道挖掘面——掌子面上,涌水、突泥,是施工人员最害怕的情况。中国有很多难开掘的隧道,突泥涌水不少见。而在大柱山隧道里,灾害成了日常。90%的时段,人们都在和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作战。

图片关键词

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掌子面突泥涌水,大量泥砂夹杂孤石瞬间铺满隧道。

程瑞负责隧道进口的施工,他曾近距离拍摄过一次突泥:掌子面出现一个小溃洞,流出泥、砂、石砾的混合物,一块大石头挡住溃洞,但很快也落下来,溃洞越来越大。最后,泥石流充满了掌子面前的几十米隧道,葬送了他们几个月的辛苦成果。

图片关键词

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突泥涌水,洞口瞬间成为汪洋。

“这次涌水,从去年9月至今隧道只前进了20米左右,每小时近3000立方米的水量,根本无法施工,打隧道没有进尺,说什么都没有用。”程瑞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。

幸运的是,2008年开工至今没有人员伤亡报告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付出代价。这次的代价是时间。

“勘探时知道有断层,但没想到有这么脆弱,就相当于在豆腐里打洞,周围全是泥石流。”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说,隧道灌满了泥石流,施工者们只好又再挖回去,在距离泥石流20米的地方建止浆墙,再注浆到泥石流中加固,“把豆腐变成冻豆腐”,再一点点挖开。

燕子窝断层,核心地段156米,从2009年8月到2011年10月,他们整整花了26个月。

“我没有后悔过,难是难了些,但大伙儿都守在这里,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关。”说到这儿,姜栋扭头看着门外,泪珠从脸上滑落下来。门外,重重叠叠的大山挡住了视线,那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。

洞中能行船

图片关键词

施工场景,隧道内涌水不断

说起“超长、高压、富水岩溶断层”,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,即使看过许多隧道建设的记者也没想到,隧道里的水会“多到能行船”。

站在隧道口,记者换上了雨靴,流到洞口的水形成了一方水洼,已经有10公分左右。走入隧道,水流哗哗之声格外清晰,地面的水流得又快又急,有如夏日雨后的河流。不多时,记者一行雨靴里已灌满了水,再加上头顶也不断有水柱滴下,一会儿就全身湿透。

走到隧道正在开挖的掌子面,尽管一路“水中跋涉”,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记者们吃了一惊。如人腰粗的几股水流从施工口不断喷涌而出,施工异常艰难。“不知是不是遇上了暗河,但是地质太复杂,怎么都找不到水源从那儿来。现在一天光这个掌子面水流就达到6万方,我们预计接下来还会越来越大。”姜栋说。

图片关键词

工人冒着巨大的水压艰难施工。史飞龙 摄

图片关键词

工人全身湿透。唐克军 摄

图片关键词

隧道内大水如注。唐克军 摄

图片关键词

技术人员查看排水情况。唐克军 摄

这样的场景,隧道开挖以来已多次出现。

“一小时仅一股水涌水就达到1500方,一天下来涌水近6万方。抽水泵的速度赶不上,只好撤到更远的地方换更大的水泵。水位一降就码沙袋继续抽。”项目书记张斌说。

6万方,相当于3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。9年来,隧道累计涌水量达到1亿4千万方,相当于10个西湖。

“澜沧断裂带的地质情况是最麻烦的,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深。”中铁二院大瑞铁路项目常务副经理何万阳说,“大柱山隧道的涌水量,目前已有1.5亿立方米,能灌满15个西湖。这么多的水是哪里流来的?还很难准确判断。”

“水深”更兼“火热”

图片关键词

工人坐在冰块上休息。 唐克军 摄

“水深”之外,又遇“火热”。

2015年6月,施工者遭遇了3.5公里长的高地温段落。隧道里一年四季几乎都是37、8度的高温,再加上洞内涌水十分潮湿,施工者们苦中作乐,说施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天天“蒸桑拿”。

负责隧道出口方向施工的陈志强告诉记者,高地温加上独头掘进7100多米导致通风难,让掌子面的温度达到近40摄氏度。

“火热”的一端,也会涌水。而且因为出口方向掌子面比洞口低,水不能自己流出,只能反坡排水。反坡排水不仅危险大,而且资金投入也很大,项目部建了5座抽水站,40台大水泵接力,才把水从掌子面排到隧道外面。

图片关键词

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掌子面开挖后围岩失稳,大量围岩剥离掉落,多日施工成果毁于一旦。

“水深”和“火热”,仅是众多难题中的两个。大柱山隧道一路穿过30多种围岩,几米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地质。“岩石里可能藏着一条河,也可能是泥石流沟,还有可能是瓦斯、辐射、软弱围岩,稍有不慎就是灾难。”项目总工程师刘昕华说。

“如果围岩好,能够快速掘进,我的心情就跟中彩票一样。”程瑞说,“如果围岩差,几个月都进不了一步,心情就很糟糕,绝望。”

“在项目上,大家彼此有句祝福的话:祝你围岩好!”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张斌说。

就在这样的条件下,施工没有停歇,而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前挺进。来自保山当地的工人王玉福只有23岁。这个不折不扣的“90后”干的是最苦的钻孔,打孔时要嘛烟尘四溢,汗水落到眼里又痒又疼,要嘛被涌出的水浇成“落汤鸡”。可是小伙子却说:“没觉得有啥苦,热了就地还有水冲澡呢,多方便。”

掌子面左侧,23岁的王玉福穿着雨衣和救生衣在岩壁上钻孔泄水。水柱从钻孔中喷射而出,他和工友们弓着背把钻头往里塞,身体全被罩在水中。

图片关键词

工人顶着水流安装钻头。唐克军 摄

一洞13年

“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也要上”。这句口号在大柱山隧道就是现实。“水深火热”之中,建设者们没有退缩,在大山深处他们写下了两个大字—坚守。

“9年了,有些人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这里,恋爱,结婚,已经生了两个孩子。”姜栋说,“当然也走了很多人。但留下来的人都准备坚守到最后。”

提起家人,姜栋的眼泪默默地流过了脸颊。刚到工地时,女儿才小学二年级,如今女儿已经上高一。一年父女能够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也就15到20天,由于交流少,女儿不太爱接姜栋的电话。

1992年出生的吴浩也选择了坚守。“跟我回家吧,咱家不缺这点工资!”去年,吴浩父亲从陕西渭南辗转来到保山,花了好几天动员吴浩跟他走,可就是怎么也劝不动。吴浩父亲有个PVC厂,等着吴浩回去接班,可是他却说:“来了嘛,就是为了证明自己,咋能半途就跑了呢。”

自23岁大学毕业,二工区经理程瑞就把自己“钉”在了大瑞。老婆是工地同事介绍认识的,在四川达州工作;两岁的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在陕西渭南,三个人三个地方早已是生活的常态。

离大柱山隧道不远的地方是保山市水寨乡海棠村。这是个贫困村,村民们都盼着铁路修好能把山货给运出去,成为一条致富路。经常去隧道口转转的村书记杨德和提起隧道的“娃娃们”直说,“太可怜了,遇到这么大的困难”。

大山之中,澜沧江畔,一座14.5公里长的铁路隧道,来自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姜栋和兄弟们苦战了9年,正洞还差4公里多、平导还差3公里多才能贯通。

问起为什么不走,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姜栋,“姜哥把我们当亲兄弟,他在我们就在。”

“其实原因不在我。”姜栋顿了顿说,“一件事情没有干完怎么能走,中途走了,以后怎么有脸跟别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说呢。”姜栋说:“我们早就约好了,掌子面贯通时,大家不见不散!”

图片关键词

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。史飞龙 摄

截至5月31日,大柱山隧道正洞开累完成了10033米,平导掘进已经突破11000米,正在通过最后一个叫“一井水”的断层。按照这个进度,大瑞铁路有望在2021年开通运营。届时,火车只需7分钟,就能穿越14.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,但很少有人知道,为了这7分多钟的畅通,有那么一群人付出了13年青春。

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19 ©2008-2023 www.MetInfo.cn